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人身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0:24:11  浏览:91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人身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人身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保监发〔2010〕95号


各保险公司: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现就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人身保险的有关情况规定如下:

  一、对于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在被保险人成年之前,各保险合同约定的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额总和、被保险人死亡时各保险公司实际给付的保险金总和均不得超过人民币10万元。

  对于投保人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每一份保险合同,以下两项可以不计算在上述限额之中:

  (一)投保人已交保险费或被保险人死亡时合同的现金价值;对于投资连结保险合同、万能保险合同,该项为投保人已交保险费或被保险人死亡时合同的账户价值。

  (二)合同约定的航空意外死亡保险金额。此处航空意外死亡保险金额是指航空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约定的死亡保险金额,或其他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航空意外身故责任对应的死亡保险金额。

  二、在订立保险合同前,保险公司应向投保人说明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人身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并询问其未成年子女在本公司及其他保险公司已经参保的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人身保险的有关情况。各保险合同约定的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额总和已经达到限额的,保险公司不得超过限额继续承保;尚未达到限额的,保险公司可以就差额部分进行承保,保险公司应在保险合同中载明差额部分的计算过程。

  三、保险公司应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因未成年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额,不得以批单、批注(包括特别约定)等方式改变保险责任或超过本通知规定的限额进行承保。

  四、保险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投保人树立正确的保险理念,在注重自身保险保障的基础上,为未成年人购买切合实际的人身保险产品。

  五、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人身保险的有关业务流程,加强核保和风险管控,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六、本通知自2011年4月1日起执行,中国保监会《关于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死亡人身保险限额的通知》(保监发〔1999〕43号)、《关于在北京等试点城市放宽未成年人死亡保险金额的通知》(保监发〔2002〕34号)同时废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大力精简文件,严格控制会议的若干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精简文件,严格控制会议的若干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全国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精简文件,控制会议,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特作如下规定:
一、省政府机关必须把精简文件、控制会议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省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和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实施细则》,坚决克服单纯依靠文件、会议指导工作的官僚主义、文
牍主义作风,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多做实事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通过扎实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大刀阔斧地精简文件,控制会议。要严格执行黑政办发〔1987〕56号、黑政发〔1988〕15号和黑发〔1986〕8号文件的规定,坚持从全局出发,讲求实效,照章办事,严格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制,彻底解决“文山、会海”的问题,积级推进政府机关工作的规范化
、制度化、科学化建设。
三、努力提高省政府文件的思想性、指导性、政策性和权威性。以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文件,其内容主要是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发布全省性重大方针政策、行政法规;转发上级重要文件、电报;省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决定事项
需要行文的;需要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请示国务院或国家有关部委解决的问题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
四、坚决控制重复行文和不必要的行文。省政府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稿,不再发文件,需要印发的,由会议主办单位印发;各种会议情况报告、会议纪要(不含省政府办公厅《协调纪要》),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不予批转,确需印发的,由主办单位行文;凡是可以刊登简报
或在报纸、刊物上发表的,不再发文件;能用口头和现代化手段解决的问题,不发文件;凡是会议已经部署的工作,一般不另行文;凡没有实行内容的例行公事的文件,一律不发。
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控制文件升级。政府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性工作需要行文的,一律由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行文;涉及几个部门分管的具体业务工作,由有关部门联合行文;经省政府批准召开的各种专业会议,一律由主办单位发会议通知;成立各种领导小组或调整领

导小组成员,统由省编委行文;省直各部门向国家归口部委请示、报告工作,由各部门直接行文上报;各种报刊的征订工作,一律由主办单位自行发文;各部门启用公章,可引用批准机关的批文自行行文;临时机构需要行文的事宜,经请示省政府主管领导同志同意,由主办部门行文。
六、不准越级行文。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黑政办发〔1990〕3号文件的规定,严格按照行文规则和公文处理程序办事。县(包括县级市)级政府和基层企事业单位请示解决的问题,应按隶属关系报所在行署、市政府,不要直接报送省政府;各级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对下
(包括同级)发出的公文、电报,除内容重要需上级了解或按规定应报上级备案的以外,一般不要抄报省政府或省政府领导同志。今后,除紧急重大事件、突发性重大灾害可越级报告情况外,在正常情况下不准越级行文。
七、认真清理、精简各类简报。各行署、市、县政府只能办一种简报,省直除综合部门外,也只办一种简报,并努力提高质量,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未经省政府办公厅批准,擅自办的简报,要一律停办。简报的印发范围要严格控制,一般不要直接报送领导个人和无关单位。
八、必须按照公文处理程序办事。各地、各部门上报省政府的公文,一律按规定份数报送省政府办公厅文电处,不要直接报送领导同志个人;各部门代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撰拟的文稿,部门领导要严格审核、把关,保证文稿质量。文稿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拟稿部门负责与有关部
门协商、会签,形成一致意见后再上报。对不符合公文处理规则的公文,省政府办公厅不予受理。
九、坚决压缩会议。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用文件或电话、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指导工作的,就不要开会;上级召开会议后,下级不一定层层仿照开会;应由部门召开的专业性会议,一律不用省政府名义召开;除省政府直接召开的全省性重要会议外,一般只开到地、市、不
扩大到县;各条战线表彰会和单项工作表彰会要从严控制。
十、改进会风,讲求实效。经批准召开的会议,要保证会议质量,以解决问题为原则,提倡讲短话、开短会,少发或不发会议材料。今后,召开全省性会议的时间,原则上不准超过三天。各部门召开的专业性会议一般不要请地、市领导和省直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也不要会会都请省
政府领导出席、讲话。
十一、继续实行会议经费包干制度。会议经费实行全年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没有经费来源的,不准开会,也不得向基层转嫁或挤占其他经费。
十二、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省政府各部门召开会议时,必须提前半个月向省政府办公厅申报会议计划,包括会议内容、时间、人数、地点及经费来源和预算等,经批准后方可下达会议通知。经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召开的会议,主办部门也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十三、认真执行会议经费开支标准,严禁讲排场,图阔气,铺张浪费。一般会议不准住高级宾馆、高级房间。会议伙食补贴、交通费、文件印刷费等支出,不准超过规定标准。会议工作人员要压缩到最低限度。会议所在地的与会人员一般不在会内安排食宿。
十四、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省政府办公厅对各地、各部门精简文件、控制会议情况,应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把会议经费开支列为审计监督的内容,发现问题,认真处理。
十五、各行署,各市、县人民政府对省政府及各部门执行上述规定,要积极支持,加强监督。并根据上述规定精神,制定本级政府机关精简文件,控制会议的具体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1990年4月27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

监察部 财政部等


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监察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审计厅(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实施了坚强领导,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了大量专项资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社会慷慨捐助,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目前,大量救灾资金和物资集中调拨四川等受灾地区,加强对这些款物的监管,对确保灾民救助和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推动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重点要制定和执行筹集、分配、拨付、发放、使用等管理办法,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专户存储、账目清楚,促进救灾款物管理严格规范、运行简捷有效,堵塞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漏洞,保证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
二、确保救灾款物合理使用和规范募集。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规定,合理安排,科学调度,强化监督,确保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当前尤其要严格执行中央规定的因灾生活困难群众补助金、救济粮、孤儿孤老孤残人员基本生活费和遇难人员抚慰金的发放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做到落实到位,手续完备,账款相符。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合理分配的原则,保证救灾款物用于解决灾民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恢复重建灾民倒塌损坏房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以及捐赠人指定的与救灾直接相关的项目等。民政部门要组织和协调好救灾捐赠活动,引导社会各界按照正规渠道,向民政部门、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和慈善组织捐赠款物。要加强对其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捐赠和募捐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督促其公开名称、地址、银行账号以及接受捐赠情况,并将全部捐赠款物及时通过上述可开展救灾募捐的部门和社会组织送往灾区,保证捐赠款物的使用符合捐赠人意愿。对违反上述要求的募捐活动,要及时纠正。对非法募捐、骗取民众钱财的诈骗行为,要协同公安机关坚决予以打击。要对捐赠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民政部要统一发布全国抗震救灾捐赠动态,通报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援助、捐赠情况。
三、提高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效益和公开透明度。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管理,相互配合,确保救灾款物的使用效益。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建立救灾款物信息披露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公开救灾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物资采购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执行,凡有条件的都要公开招标,择优选购,防止暗箱操作;救灾款物的发放,除紧急情况外,都要坚持调查摸底、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公开发放等程序,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群众知情满意。市县两级要重点公开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乡镇要重点公开救灾款物的发放情况。
四、强化对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要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对财政和社会捐赠款物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及效果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促进建立健全救灾款物管理制度,提高救灾款物运行效率。重点查处滞拨滞留,随意分配、优亲厚友,损失浪费、弄虚作假,截留克扣、挤占挪用、贪污私分等问题。对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责令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整改,坚决纠正。有关省级审计机关每周要向审计署报告救灾款物审计情况,审计署每月向社会公布阶段性审计情况。救灾工作全面结束后,向社会公告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最终审计结果。
五、加强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纪律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贪污私分、虚报冒领、截留克扣、挤占挪用救灾款物等行为,要迅速查办,从重处理;对失职渎职、疏于管理,迟滞拨付救灾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或致使救灾物资严重毁损浪费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纪检监察、民政、财政、审计等机关和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既分工负责,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又密切合作,及时沟通联系,相互支持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要定期汇总分析有关情况,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报告。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监管工作,保证救灾款物都用于受灾群众,发挥最大效益,以回应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关切,给群众交一本明白账、放心账,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亲切关怀,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公信力,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纪委 监察部
民 政 部 财政部
审 计 署
二OO八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