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规范》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00:26:36  浏览:88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规范》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沪府办发〔2008〕45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规范》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规范》、《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工作规范》、《上海市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规范》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上海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规范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建立健全本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保证各行政机关准确一致地发布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职责分工)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本市法制、监察、信息化、保密、新闻发布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范。
  各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承担本机关信息发布协调工作。
  第三条(适用范围)
  行政机关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协调机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一)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前,知道该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
  (二)行政机关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但相关行政机关已发布的政府信息内容不一致的。
  第四条(发布协调的内容)
  通过政府信息发布协调,行政机关应当就下列事项达成一致意见:
  (一)信息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
  (三)政府信息发布的主体;
  (四)政府信息发布的途径;
  (五)其他需要协调的事项。
  第五条(发布协调的责任主体)
  涉及行政机关为同级行政主体的,则各行政机关都是发布协调的责任主体,应当及时、依法进行协调。涉及行政机关分属于不同级别的行政主体的,较低级别的行政主体可报请其上级机关参加协调。
  第六条(不同意见的处理)
  相关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发布的内容意见不一致,但政府信息内容可以根据行政机关权限作区分的,按照有权机关的意见办理。
  相关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发布的内容意见不一致,且政府信息内容难以区分的,分别按以下情况处理:
  (一)市政府委办局之间,区(县)政府之间,市政府委办局与区(县)政府等行政主体之间在信息发布协调过程中发生争议的,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决定。发生争议的各行政机关应当书面报送有关材料或情况说明。
  (二)同一区(县)行政主体之间在信息发布协调过程中发生争议的,由区(县)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会同本区(县)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不同区(县)的行政主体之间在信息发布协调过程中发生争议的,由各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政府部门协调决定。
  (三)本市行政主体与不属于本市行政管辖权范围的行政主体之间就政府信息发布事宜需要协调时,本市行政主体认为需要协调的,应按程序向市、区(县)政府请示处理。
  第七条(时限)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进行发布协调,有关工作不得违反《条例》、《规定》关于主动公开、依申请处理的时限要求。
  第八条(协调的形式)
  行政机关之间开展本规范所指的发布协调工作时,可以通过公函、会议等形式进行。经协商一致后,发布协调的结果可以通过书面等形式确定。
  各相关行政机关之间应当加强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科学、准确地发布政府信息的能力。
  第九条(禁止性规定)
  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或者市政府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重大传染性疫情、重大动物疫情、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统计信息等政府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十条(责任追究)
  依照国家或本市法律、法规、规章未经批准擅自发布的,按照本规范应当进行发布协调而未经协调直接发布的,经发布协调达成一致后仍不按照协调意见发布信息的,发布信息的行政机关承担相关责任,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社会影响的,由上一级行政机关、同级监察机关依法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监督检查)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市行政机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结果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年度考核范围。
  区(县)政府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工作规范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本市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促进行政机关积极、主动地履行好政府信息公开职责,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
  本规范所称的监督保障,是指依据《条例》、《规定》有关条款,本市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监察机关会同法制部门、信息化部门、人事部门等对本市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有效地工作监督,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本市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包括考核评估制度、社会评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四项基本制度。
  第三条(职责分工和主要内容)
  本市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全市监督保障机制,对市政府各委办局和区(县)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
  区(县)政府办公室、区(县)监察部门会同本区(县)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保障机制的实施。
  第四条(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绩,客观全面,指标量化。
  (二)群众评判,社会评价,科学评定。
  (三)依法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
  (四)严格依法,实事求是,惩教并举。
  第五条(适用范围)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保障,依照本规范处理。
  本市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保障,适用本规范。
  本市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有关工作的监督保障,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六条(考核评估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估工作按年度开展,一般安排在每年年末或次年年初进行。市级层面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估具体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市级层面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估对象为市政府各委办局和区(县)政府。区(县)政府办公室会同本区(县)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考核评估。
  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估工作实行百分制量化标准。考核指标由基础工作、主动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工作、年度重点工作、其他事项五大类指标组成。市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市级层面具体考核指标。
  根据评分高低,考核评估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对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良好等次的行政机关,给予表彰;对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行政机关,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对行政机关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并予以公布。
  第七条(社会评议制度)
  市和区(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监察机关、信息化部门组织对各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社会评议,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社会评议的主要内容:
  (一)公开内容: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要求,是否充分体现本部门的职能特点,是否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公开形式:形式是否便民、利民,是否能够及时进行更新,实行长效管理。
  (三)公开程序和时限: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要求,应该公开的内容是否按照时限要求及时公开。
  (四)公开制度:制度是否规范健全,是否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五)公开效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否得到基层和群众的认可,是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社会评议方式主要包括:
  (一)政风行风评议: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纳入到本市政风行风测评体系中,市纠风办按照市政风行风测评工作要求组织实施,对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性意见。
  (二)公众评议:根据工作实际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向群众发放或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供公众评议。
  (三)专家评议: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等进行专题评议。
  社会评议结果应当予以公布。
  第八条(监督检查制度)
  市和区(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是: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履行职责情况;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内容深化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公开渠道建设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效果。
  监督检查实行日常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方法。日常监督检查随机进行,重点抽查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组织,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政府信息公开集中检查组,重点抽查区(县)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行政机关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中公布受理举报联系方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第九条(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职责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一定后果时,应承担有关责任。
  行政机关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及《规定》第三十二条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
  (三)不按规定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送交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或者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
  (四)违反规定收取费用;
  (五)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六)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
  (七)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隐瞒或者捏造事实;
  (八)未按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
  (九)违反《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反馈制度。被追究责任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及时纠正违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规定的行政行为,并将改正情况书面报告同级监察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施行日期)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规范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建立健全本市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正确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
  本规范所称的保密审查,是指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是否属于《条例》和《规定》规定的不予公开情形的审核认定。
  第三条(职责分工)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的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国家保密局、市信息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委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范。
  各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具体承担本机关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保密工作机构协助其承担对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审查;法制机构协助其承担对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不予公开情形的审查。
  第四条(保密审查工作制度)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在政府信息形成时和公开前,进行相应的保密审查,包括:
  (一)公文形成时的同步保密审查;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前的保密审查;
  (三)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
  第五条(公文形成时的同步保密审查)
  行政机关应当在公文形成时同步进行保密审查,确定公文是否公开的属性。公开属性包括: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
  前款所称的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行政机关应当在本机关的公文发文单上,设置政府信息保密审查一栏。
  第六条(公开属性的提出)
  行政机关的业务机构应当在完成公文草拟后,根据公文的内容,对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在发文单的政府信息保密审查一栏上填写其公开属性。
  提出的公开属性为不予公开的,应当注明不予公开的理由;不予公开的理由属于国家秘密的,还应当依法提出设定密级以及保密期限的初步意见。
  行政机关的业务机构认为公文不属于《条例》和《规定》所指政府信息的,也应当在发文单上注明,并说明理由。
  第七条(公开属性的审核)
  行政机关的有关处室在审核公文时,应当将公文的公开属性交由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审核。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本机关的业务机构提出的公开属性持有异议或者难以认定,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提交本机关保密工作机构审查确认;可能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其他不予公开情形的,应当提交本机关法制机构审查确认。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本机关的业务机构提出的认为公文不属于政府信息的意见持有异议或者难以认定的,应当提交本机关法制机构审查确认。
  第八条(公开属性的批准)
  行政机关的公文签发人在签发公文时,最终批准公文的公开属性。
  第九条(公文目录的备案)
  行政机关应当做好公文类信息目录备案工作。该目录包括公文的名称、发布机构、产生时间、政府信息公开属性等内容。
  第十条(主动公开前的保密审查)
  行政机关的业务机构应当将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及时提供给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除在形成过程中已经同步确定为主动公开属性的公文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前,会同本机关业务机构、保密工作机构、法制机构进行保密审查。保密审查的审核程序参照本规范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执行。
  第十一条(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
  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的政府信息是在形成过程中已经同步确定为依申请公开属性的公文的,向申请人提供;
  (二)申请的政府信息未确定公开属性的,交由本机关相关业务机构提出是否公开的意见,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审查确认后,向申请人提供或者不予公开;
  (三)对本机关业务机构提出的意见持有异议或者难以认定,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提交本机关保密工作机构审查确认;可能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其他不予公开情形的,提交本机关法制机构审查确认。
  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负责人在签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时,最终批准保密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复查制度)
  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会同本机关的业务机构、保密工作机构、法制机构对本机关已确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属性进行复查。
  对已列入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经复查发现存在不予公开情形的,应当及时采取保密措施;属于国家秘密范围,未依法确定密级的,应当先采取保密措施,再依法确定其密级及保密期限。
  对已列入不予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经复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公开:
  (一)不存在不予公开情形,原认定有误的;
  (二)因情势变化,不予公开的情形已不存在的;
  (三)认为属于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但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
  第十三条(依法解密)
  行政机关应当对本机关已定密的政府信息定期进行梳理。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规定符合解密条件的,应当依法自行解密或者在保密期限内解密。
  解密后的政府信息可以公开,但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十四条(不能确定国家秘密的处理)
  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过程中,经行政机关的保密工作机构审查后,仍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者市国家保密局确定。
  行政机关报请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提交的材料应当包含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的名称和内容;不能确定的原因说明。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会同市国家保密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委等有关部门对本市行政机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结果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年度考核的范围。
  区县政府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存在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
  第十六条(施行日期)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6年3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审理和执行城市房屋拆迁案件如何实现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杨 惠 红


城市房屋拆迁案件是当前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法院正确、及时的审理和执行房屋拆迁案件,对加快城市改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目前,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发展中,只要一拆迁就有纠纷,一有纠纷就有上访,甚至时有恶性事件发生。房屋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关系到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处理不慎极易引起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法院在审理和执行城市房屋拆迁案件中,如何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在实践中坚决贯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摆在我们审判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原则。
法律效果是通过法院的执法活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衡量法律效果如何,主要看法律作用的结果能否达到法律的预期目标。社会效果是通过法院的审判和执行活动,使法的本质特征得以体现,法的秩序、自由、正义、效益等基本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使执法的结果得到社会的公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都依赖于法院的执法活动得以现实,法院的执法活动是展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平台。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统一的,互为因果关系和互相包含的。因为社会效果即法的价值的实现,是立法的依据和驱动力,法律效果的实现,导致法的价值即社会效果的实现。因此,一个正确的裁判既要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也应该有良好的法律效果。任何两个效果相背离的裁判,都将是错误的裁判。正如肖扬院长所说的,损害法律效果的社会效果,实际上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也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和支持。
然而,法律是稳定的,社会是发展的。法律与社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律对社会关系只是一般调整,而不是具体调整。法律既不可能无所不包,立法者也不可能预见到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加之成文法的滞后性等等,使得任何法律都存在缺漏和盲区。因此,法律在反映社会关系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官的职责和智慧是把两者有效地统一起来,在执法活动中,应当遵循立法本意、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则,体现法的公正价值,遵循社会效果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处理原则通常有以下三点:
(一)依法裁判,确保司法公正。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是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据。公正既是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对裁判结果的追求,同时,又是社会对司法活动及其结果的一种评价,因此,公正具有法律标准和社会标准。坚持法律标准,符合社会标准,是人民法院追求司法公正的最高标准、最高境界。作为一名法官,要做到裁判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低标准。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裁判只有代表社会正义,反映社会主流,体现多数群众的意愿,才能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是追求司法公正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提高办案效率,维护法律尊严。效率问题,是肖扬院长提出的新世纪法院工作的重要主题。审判工作效率不仅反映了法律对法院审判期限的要求,更以其丰富的内涵反映出社会对法院裁判及时性的渴望。迟来的公正就是不公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树立“时间就是效益”的观念。很多当事人有“官司打得起,拖不起”的想法,反映出当事人对办案效率的期望。案件不能及时审判,会给当事人增加不必要的诉讼负担,案件不能及时审判,就是对当事人的不公正,案件不能及时审判,就会损害法律的尊严。追求司法效率与追求司法公正是一致的,法官判案如果不讲效率,即使最终依法作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社会对裁判的评价也会降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亦难以统一。
(三)树立全局观念,维护大局利益。审判工作必须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法院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人民法院只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开展审判工作,才不至于迷失政治方向,才能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我们要充分认识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努力提高为大局服务的自觉性与执法水平。充分发挥法院的调节、保护、规范等审判职能作用,有效运用司法手段,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审理和执行城市房屋拆迁案件如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把司法为民作为检验“两个效果”的标尺。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开展各项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两个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司法为民这一指导思想的内在要求。人民法院审理和执行房屋拆迁行政案件,其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地方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房屋拆迁管理自今尚未立法。法院在适用法律和具体操作方面存在诸多疑惑和分歧,为此,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底开始起草关于审理房屋拆迁案件的司法解释,但是,终因房屋拆迁案件情况复杂,司法解释至今尚未出台。法院在这样的一个执法环境和条件下,审理和执行拆迁案件,在法律规定不具体、不明确、有冲突的情况下,应当注重社会效果,力争将“两个效果”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能孤立办案,机械执法。应该把是否真正做到司法为民作为衡量案件质量的标准,作为检验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标尺。
(二)树立正确的审判观念,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行政审判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行政机关的非法侵害,行政审判的宗旨是保障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因此,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工作中,必须把维护公民权利放在第一位来考虑。2003年,我院受理了原告徐某诉被告宣城市建设委员会拆迁裁决一案,经审查,宣城市建设委员会对徐某要求原地回迁、回迁安置价位、附属物补偿等问题没有予以裁决或裁决有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损害了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法院遂判决撤销了宣城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补偿安置部分的决定。经统计,我院判决结案的房屋拆迁案件中,撤销或改变被告不合法行政决定的案件占60%。通过裁判,保护了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缓解了行政机关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冲突和对立情绪,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改善了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发挥审判为经济发展、城市改造服务的职能作用,保障良好社会效果的实现。现行法律着眼公正的较多,考虑效率的相对较少。在审理房屋拆迁行政案件中,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拆迁裁决的期限,为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后提出。房屋拆迁案件一般时间要求紧,如果少数被拆迁人不拆除房屋,将会影响城市建设,也给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法院在处理行政机关或权利人申请先予执行的问题上,应坚持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2001年,我院受理了原告沈某诉被告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拆迁裁决一案,被告因征用土地曾与原告产生过矛盾,原告对被告的工作产生了抵促情绪,因而拒绝执行拆迁裁决,由于原告一户房屋未拆除,严重影响了我市“二环路”的建设进度,法院根据被告要求先予执行的申请,对原告的房屋进行证据保全后,依法强制拆除了原告的房屋及附属物,从而使“二环路”建设顺利进行,实现了城市改造的良性循环,法院的执法活动保护了公共利益,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正确运用调解手段,有效化解诉讼矛盾。当前,在民事诉讼中,提倡“多调少判”。调解是双方当事人对自身冲突解决的自愿选择,调解结案是社会效果最好的结案方式。在复杂的案件审判中,“两个效果”难于统一时,调解是统一两个效果的最好途径。房屋拆迁行政案件中,涉及拆迁当事人之间的补偿安置问题,属于平等主体之间民事纠纷。而行政诉讼的性质,决定了法院的裁判结果是维持或是撤销行政裁决。不管法院如何判决,拆迁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均未得到解决,法院裁判后,往往是案了事未了,拆迁当事人之间矛盾依然存在。对此,法院始终坚持以调解为主,通过民事纠纷的处理达到解决行政争议的目的。法院在调解过程中,针对拆迁中普遍存在的“补偿机制不合理” 这一焦点,着重做拆迁人的工作,说服其在补偿安置方面适当予以让步,对被拆迁人,法院则深入、细致地做法制宣传工作,客观、准确地了解被拆迁人的思想动态,注意把握在执法的每一个环节上做调解工作。如我院在审理湖州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宣州分公司申请先予执行李某拆迁裁决一案中,法院两次主持拆迁当事人调解,并通过基层组织协助做调解工作,均未成效,法院决定依法强制执行。由于李某年纪较高,家境贫寒,周围群众对李某表示同情,对法院工作表示不理解,为了使法院的工作得到多数群众的赞同,为了减轻贫弱者的经济损失,法院再一次给当事人提供一次协商的机会,慑于法律的威严,在强制执行现场,拆迁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补偿安置协议。据统计,房屋拆迁行政案件经法院调解,拆迁当事人之间达成补偿安置协议后而结案的,结案率达94%。通过调解处理,拆迁双方当事人都满意,化解了诉讼矛盾,消除了不稳定因素,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房屋拆迁案件是涉及社会稳定的敏感案件,鉴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与不足,法院在审理和执行拆迁案件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经验,注重调查研究,要建立、健全交流渠道。作为一名行政审判人员,我们要通过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为加快城市改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提供更可靠的法律保障。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业务试行规则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业务试行规则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章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交易市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设立的证券集中交易市场。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证券,为依《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所定义的上市证券。
第四条 本规则所称上市,为证券在交易市场挂牌买卖。
第五条 本规则所称证券主管机关,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
第六条 本规则所称证券商,限于本所会员。
第七条 本规则所称受托买卖,为证券商按委托人的要求在交易市场买卖证券。
第八条 本规则所称委托人,为依《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可进行证券买卖的自然人和法人。
第九条 本规则所称自营买卖,为证券商以自己的名义和帐户在交易市场买卖证券。
第十条 本规则所称清算交割,限于证券商之间在交易市场成交后的清算交割。
第十一条 本规则所称买卖证券,限于现货交易,采用集中公开竞价方式。
第十二条 本所交易市场业务,除遵照有关法令规定外,依本规则办理。

第二章 交 易 市 场

集 市 时 间
第十三条 本所交易市场每周一至周五开市,每日分前、后两市,上午九时三十分至十一时为前市,下午一时三十分至三时为后市。法定假日不开市。
第十四条 如本所认为确有必要,可变更开市或闭市时间,并报证券主管机关核准。
第十五条 本所交易市场开市,闭市均以鸣铃为号。
第十六条 本所交易市场开市后,如遇偶发事故,本所可宣布暂停交易,在宣布之前已成交的买卖仍属有效。前项事故消除后,本所得宣布恢复交易。

进 场 人 员
第十七条 进入交易市场限于下列人员:
一、经本所登记注册的证券商交易员;
二、本所场务执行人员;
三、本所特许入场的人员。
第十八条 各证券商可派交易员若干人进场,并指定其中一人为场内代表,每市至少须有一名交易员到场。
第十九条 证券商交易员经本所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出任。
第二十条 证券商交易员须按规定着装,于开市前二十分钟到场。
第二十一条 证券商交易员须遵守交易市场的一切规定,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屡禁屡犯者,本所可通知其离场,并要求证券商予以处分和撤换。
第二十二条 证券商交易员须爱护使用交易市场的设备,如有损坏,证券商应予赔偿。如需增减设备或变动设备位置,须经本所批准。
第二十三条 证券商交易员涉讼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者,证券商应即报本所备案。
第二十四条 证券商解除或更换交易员须报本所备案,由本所注销其登记资格。
第二十五条 本所交易市场的中介经纪人和监理人员由本所场务执行人员担任,并按规定时间着装和佩戴标志进场。对违反规定者,证券商有权要求本所处分或撤换。
第二十六条 本所交易市场内的一切人员,交易时一律使用普通话。

第三章 证 券 上 市

上市的种类和豁免
第二十七条 在本所交易市场上市限于下列证券:
一、国家发行的各类国债;
二、省或相当于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发行的各类建设债券;
三、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金融债券;
四、全国各地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股票及各种权利受益凭证。
第二十八条 国债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行的各类建设债券在本所上市,依证券主管机关的通知为准,豁免上市申请、审查及收费等一应事项。

上市的申请
第二十九条 证券在本所交易市场上市,须由其发行者向本所提出申请,本所在受理后的十五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第三十条 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须向本所提交下列文件(一式三份):
一、上市申请书;
二、上市报告书;
上市报告书至少须说明下列情况:
1.主要业务状况;
2.主要财务状况;
3.股票发行和转让状况;
4.可能影响股票价格波动和避免出现不正常市况的事项;
三、批准发行股票的文件;
四、公司章程;
五、申请上市的董事会决议;
六、公司登记注册的证明件;
七、股东名册;
八、经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鉴证的公司最近两年及当年一月至申请日前一个月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表;
九、本所会员的书面推荐证明;
十、过户事项的说明;
十一、经营状况公告事项的说明。
第三十一条 申请债券上市的企业,须向本所提交下列文件(一式三份):
一、上市申请书;
二、上市报告书;
上市报告书至少须说明下列情况:
1.主要业务状况;
2.主要财务状况;
3.债券发行和转让状况;
三、批准发行债券的文件;
四、债券发行章程;
五、债券资信评估证明;
六、债券实际发行数额的证明;
七、企业登记注册的证明件;
八、记名债券过户事项的说明。
第三十二条 金融债券上市,可由发行者或委托其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向本所提出申请,并向本所提交下列文件(一式三份):
一、上市申请书;
二、上市报告书;
三、批准发行金融债券的文件;
四、金融债券发行章程;
五、金融债券实际发行数额的证明;
六、记名金融债券过户事项的说明。

上市的条件
第三十三条 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同时具备下列各款条件者,其股票可在本所交易市场第一部上市。
一、公司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二、实收股本额不少于五百万元人民币;
三、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额占实收股本额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四、记名股东不少于五百个;
五、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
六、至少获得一位本所会员的提名推荐;
七、已在上海市区设立过户机构;
八、至少在一份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定期公告经营状况。
第三十四条 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同时具备本规则第三十三条一、五、六、七、八款的条件,且实收股本额不少于一百万元人民币,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额占实收股本额的比例不少于百分之十,记名股东不少于三百个,其股票可在本所交易市场第二部上市。
第三十五条 申请债券上市的企业,同时具备下列各款条件者,其债券可在本所交易市场上市。
一、企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二、债券的期限不低于一年;
三、债券信用评估等级不低于A级;
四、债券实际发行额不低于一千万元人民币;
五、记名债券已在上海市区设立过户机构。
第三十六条 申请上市的金融债券,同时具备本规则第三十五条二、四、五款条件,可在本所交易市场上市。
上市的获准
第三十七条 对符合上市条件的证券,由本所报经证券主管机关核准,出具“上市通知书”通知申请者,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八条 获准上市的证券,其发行者应将证券的样张和签名的法定代表人印鉴样式送本所存验。
第三十九条 获准股票上市的公司最迟须于上市日的三天前向社会公众公布上市报告书,并按《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定期公布经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鉴证的财务报表。
第四十条 获准股票上市的公司遇有下列情况时,须即向本所送交有关报告(一式三份)。
一、公司组织机构、经营方针、业务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二、公司董事会成员或高级管理人员发生人事变动;
三、迁址、合并;
四、增减股本和持有股份占实发股本额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发生变化;
五、变更股票票面金额或样式、印鉴;
六、发行优先股或公司债;
七、因发放股息、红利停止过户;
八、人为因素或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九、出售企业资产达其资产总额百分之十五以上;
十、因财务方面的问题引起法庭争议;
十一、预测公司亏损;
十二、本所和上市公司认为重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一条 获准债券上市的企业遇有下列情况时,须即向本所送交有关报告(一式三份)。
一、本规则第四十条一、二、三、八、九、十、十一、十二款所列的同类情况;
二、企业增减资本;
三、发行新债券;
四、债券本息提前兑付。
第四十二条 获准上市的金融债券的发行者,遇有本规则第四十一条三、四款所列的情况时,须即向本所送交有关报告(一式三份)。
上市的暂停
第四十三条 本所可对上市证券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复核。定期复核于每年第一季度进行。
第四十四条 在复核中如发现上市证券不宜继续上市,本所可开具“暂停上市通知书”暂停其上市,并报证券主管机关备案。暂停上市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九个月。
第四十五条 上市股票的公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本所可暂停其股票上市。
一、公司发生重大改组或经营有重大变更而不符合上市标准者;
二、公司不履行法定公开的义务或财务报告和呈报本所的文件有不实记载;
三、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人和持有股份占实发股本额百分之五以上股东的行为损害公众的利益;
四、最近一年内月平均交易量不足一百股或最近三个月无成交;
五、最近两年连续亏损;
六、公司面临破产;
七、公司因信用问题而被停止与银行的业务往来;
八、连续一个季度不交纳上市费;
九、其他必须暂停上市的原因。
第四十六条 上市股票的公司在增发股票或发放股息、红利期间,其股票自动暂停上市。
第四十七条 上市债券的企业有本规则第四十五条一、二、五、六、七、八、九款所列的同类情况之一时,本所可暂停其债券上市。
第四十八条 上市金融债券遇有本规则第四十五条八、九款所列的情况之一时,本所可暂停其上市。
第四十九条 暂停上市的证券因被暂停的原因消除,可以恢复上市,由本所出具“恢复上市通知书”,并报证券主管机关备案。
上市的终止
第五十条 上市证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本所报经证券主管机关核准后终止其上市。
一、有本规则第四十五、四十七条所列情况,并已造成严重后果;
二、在暂停时间内未能消除被暂停的原因;
三、企业解散或破产清算;
四、其他必须终止上市的原因。
第五十一条 债券于本息兑付日前一周自动终止上市。
第五十二条 上市证券暂停(恢复)上市和终止上市,均由本所予以公告。

第四章 委托买卖证券

委托买卖证券的程序和要求
第五十三条 委托人委托证券商在本所交易市场买卖证券,必须先亲自向证券商办理名册登记。
第五十四条 委托人办理名册登记分个人名册登记和法人名册登记。
第五十五条 个人名册登记应载明登记日期和委托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职业、联系电话,并留存印鉴或签名样卡,如有委托代理人,委托人须留存其书面授权书。
第五十六条 法人名册登记应提供法人证明,并载明法定代表人及证券交易执行人的姓名、性别,留存法定代表人授权证券交易执行人的书面授权书。
第五十七条 委托人可在证券商处开立资金专户和证券专户。资金专户中的资金由证券商代为转存银行,利息自动转入该专户。证券专户中的证券由证券商免费代为保管。
第五十八条 办理名册登记后,委托人受托买卖证券,须由委托人或委托代理人(执行人)在证券商营业时间内向证券商办理委托。
第五十九条 委托人向证券商办理委托时,应详细说明下述内容:
一、证券名称和交易的种类;
二、买进或卖出及其数量;
三、出价的方式及价格的幅度;
四、委托的有效期限;
五、纠纷仲裁方式的选择。
第六十条 委托人办理委托买卖债券,委托买入时,须向证券商交付相当于买入券面金额百分之二十的保证金;委托卖出时,须向证券商交付相当于卖出数额百分之二十的债券。
第六十一条 委托人办理委托买卖股票,须按委托买入的价格或委托卖出的数额,将款项或股票全额交付给证券商。
第六十二条 委托人如在资金专户或证券专户中存有足够支付其委托买卖所需的资金和证券,可以不再向证券商交付保证。
第六十三条 委托人办理委托卖出记名证券时,其交保的证券应附加过户申请书或转让背书等。
委托买卖证券的形式和种类
第六十四条 委托买卖证券按下列形式办理:
一、当面委托;
二、电话委托;
三、电报委托;
四、传真委托;
五、信函委托。
第六十五条 委托人委托买卖证券,当面委托时应填写委托书并签章;电话委托时由证券商填写委托书,并由委托人于成交后办理交付时补行签章;电报、传真、信函委托时,由证券商填写委托单,将函电粘附于委托书后。
第六十六条 委托买卖证券分市价委托和限价委托。
第六十七条 市价委托为委托人要求证券商按交易市场当时的价格买进或卖出证券,证券商有义务以最有利的价格为委托人成交。
第六十八条 限价委托为委托人要求证券商按限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证券,证券商在执行时,必须按限价或低于限价买进证券,按限价或高于限价卖出证券。
第六十九条 委托人委托买卖证券的数额,应是以一个交易单位为起点或其倍数的整数委托。股票每一百元面额、债券每一千元面额为一个交易单位,约定简称为“一手”。
第七十条 对委托人不足一个交易单位或其倍数的零数委托,证券商可配凑成整数后进场交易。
第七十一条 委托人的委托有效期分当日有效和五日有效。当日有效为从委托之时起,到当日本所营业终了的时间内有效;五日有效为从委托之时起,到第五个交易日(含委托当日)本所营业终了的时间内有效。
证券商受理委托的要求
第七十二条 受理委托人委托买卖证券,必须是经本所批准可在本所交易市场经营经纪业务的证券商。
第七十三条 证券商受理委托买卖证券,限于其公司本部营业机构和分支营业机构,以及经本所批准的证券交易业务的代理机构。
第七十四条 代表证券商受理委托买卖证券的,必须是在本所注册登记的证券业务员。前项人员在执行业务时,须佩戴本所颁发的标志,并有义务向委托人提供咨询。
第七十五条 证券商必须认真履行名册登记的规定,对属下列之一者,不得予以办理名册登记。
一、《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不得参与证券交易的自然人和法人;
二、未成年人未经法定监护人的代理或允许者;
三、因违反证券交易管理规定,经有权机关决定停止其证券交易期限未满者。
第七十六条 证券商不得受理以下各项委托:
一、全权委托决定买卖证券的种类;
二、全权委托决定买卖证券的数量;
三、全权委托决定买卖证券的价格;
四、信用方式的证券买卖。
第七十七条 证券商对委托人交保的资金和证券须有详实的记录和凭证。
第七十八条 证券商对委托人的名册登记和委托事项负有保密的责任,未经委托人许可不得泄漏。
委托的执行
第七十九条 证券商业务员在受理委托后,应即刻通知驻场交易员。
第八十条 委托人的委托如未能全部成交,证券商在委托有效期内可继续执行,直至有效期结束。
第八十一条 在委托有效期内,委托人有权提出变更和撤销委托的要求,但限于未成交之前。
第八十二条 委托人变更委托,视同重新办理委托。
第八十三条 对委托人变更或撤销委托,证券商业务员应即刻通知驻场交易员,并当即将执行结果告知委托人。
第八十四条 对委托人撤销委托和失效的委托,证券商应立即退还委托人交保的资金或证券。
第八十五条 委托人的委托买卖成交后,证券商须立即通知委托人。
第八十六条 委托人在接到成交通知后,如是当日交易,须在本所当日清算交割时间结束之前六十分钟,将证券或现金交给证券商;如是普通交易或约定日交易,最迟须在规定的清算交割日的前一天,将证券或现金交给证券商。
第八十七条 前条要求委托人交付的证券,如为记名证券,须附加过户申请书或转让背书。前条要求委托人交付的证券或现金,可由证券商从委托人开立的证券专户或资金专户中划转完成。
第八十八条 证券商受委托买卖成交并在本所清算交割后,应将交割后取得的价款或证券及时交给委托人签收。
第八十九条 证券商必须忠实地按委托人的要求买卖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否则须负责赔偿。委托人对证券商违约造成损失而又不履行赔偿责任时,可向本所投诉。
第九十条 委托人在证券商按委托要求成交后,必须承认成交 的价格和数量,如期履行交割手续,否则即为违约,由此造成证券商的损失,证券商有权向委托人追索赔偿。
第九十一条 委托人与证券商对可能因通讯或偶发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应在办理委托时事先注明双方的责任范围。
第九十二条 委托书及委托执行中的有关收付凭证,证券商应妥善保存。

第五章 证券商自营买卖证券
第九十三条 在本所交易市场自营买卖证券,限于经本所批准,可在本所交易市场经营自营买卖业务的证券商。
第九十四条 证券商在交易市场自营买卖证券,应按月编制库存证券报表,并于次月五日前报送本所。
第九十五条 证券商不得以自营买卖的名义代他人在交易市场买卖证券。
第九十六条 证券商未经本所同意,不得在交易市场联手进行自营买卖。
第九十七条 证券商在交易市场自营买卖证券,不得有为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高价收购或低价抛售的行为。
第九十八条 当本所为维持交易市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向证券商提出自营买卖要求时,证券商应予配合。

第六章 交易市场交易

交易类别和申报竞价
第九十九条 本所交易市场交易按下列类别进行。
一、当日交易:指买卖成交的当天,成交各方进行清算交割的交易;
二、普通交易:指买卖成交后的第四个营业日(含成交当天,遇法定假日顺延),成交各方进行清算交割的交易;
三、约定日交易:指买卖成交后的十五天(含成交当天)内,成交各方按约定日期进行清算交割的交易。
第一○○条 前条所称约定日交易,在执行前须征得本所同意。
第一○一条 单笔交易的数量,股票在十万元面值以上,债券在一百万元面值以上,为大宗交易。
第一○二条 证券如有下列情形,以拍买、标购或其他方式进行交易。
一、债券发售及其整批买卖;
二、股票上市前整批发售;
三、情形特殊不宜依通常规定处理的证券买卖。
第一○三条 证券商在交易市场买卖证券均需公开申报竞价。
第一○四条 本所可根据需要,从下列各款中选用申报竞价方式。
一、口头唱报竞价;
二、计算机终端申报竞价;
三、专柜书面申报竞价。
第一○五条 不论采用何种申报竞价方式,证券商的申报均限当日有效。
第一○六条 证券商申报的价格,股票以一股,债券以一百元票面额为计价单位。
第一○七条 证券商申报价格的升降单位为:
一、股票每股市价未满一百元者为一角,一百元至二百元者为二角,二百元至三百元者为三角,三百元至四百元者为五角,四百元以上者为一元;
二、债券一律为一角。
第一○八条 同一证券商不得有二个人以上同时对一笔交易申报竞价。
第一○九条 证券商在申报竞价时,须一次完整地报明买卖证券的数量与价格。
第一一○条 证券商同时接受两个以上委托人为种类、数量、价格相同的买进与卖出委托时,仍应分别向本所申报竞价。
第一一一条 证券商应将申报记录保存三个月以上,并随时接受本所的核查。
开 盘 交 易
第一一二条 每个营业日开市后,某种证券的第一笔成交价为该证券的开盘价。
第一一三条 如开市三十分钟后仍未产生开盘价,取前一日收盘价为当日的开盘价。如前一日无成交价格,则由本所提出指导价格,促使成交后作为开盘价。
第一一四条 前条所称前一日收盘价,系指某种证券前一日最后一笔成交价格。
第一一五条 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其开盘价取上市前一日的柜台转让平均价格;如无柜台转让价格,则取该证券的发行平均价格。
第一一六条 本所可根据需要,规定证券买卖每日市价最高涨至或跌至前一日收盘价的一定比例,并报证券主管机关备案。
第一一七条 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以上市前一日的柜台转让平均价格为计算涨(跌)停幅度的基准,如无柜台转让价格,则以发行平均价格为计算基准。
第一一八条 证券商申报竞价不能一次全部成交时,其余量仍可继续竞价。
第一一九条 大宗交易于每日闭市前一个小时在本所指定的地点进行,如部分成交后所余金额低于大宗交易的起点金额数,则于次日转为一般交易。
成 交
第一二○条 本所交易市场交易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成交。
一、较高买进申报优先满足于较低买进申报,较低卖出申报优先满足于较高卖出申报;
二、同价位申报,先申报者优先满足。
第一二一条 在计算机终端申报竞价和专柜书面申报竞价时,除前条规定的优先原则,市价买卖优先满足于限价买卖。
第一二二条 成交时的时间优先顺序,在口头唱报竞价时,按中介经纪人听到的顺序排列;在计算机终端申报竞价时,按计算机主机接受的时间顺序排列;在专柜书面申报竞价时,按中介经纪人接到书面申报单证的顺序排列。在无法区分先后时,由中介经纪人组织抽签决定。
第一二三条 证券商更改申报,其原申报的时间顺序自然撤销,依更改后报出的时间排列。
第一二四条 本所交易市场成交的决定原则,在口头唱报竞价时,最高买进申报与最低卖出申报的价位相同,即为成交。在计算机终端申报竞价和专柜书面申报竞价时,除前项规定的原则外,如买(卖)方的申报价格高(低)于卖(买)方的申报价格,采用双方申报价格的平均中间价
位;如买卖双方只有市价申报而无限价申报,采用当日最近一次成交价或当时显示价格的价位。
第一二五条 证券商申报竞价成交后,买卖即告成立,任何方不得反悔和拒不承认成交的价格与数量。

第七章 竞价交易作业程序

口头唱报竞价交易
第一二六条 口头唱报竞价时,由本所场务执行人员划定唱报竞价的区域,证券商交易员须在划定区域内喊价。
第一二七条 证券商交易员接到交易指令后,应依序编号填列“证券买卖记录单”一式三联,并加盖时间戳记,至指定区域唱报竞价。
第一二八条 证券商交易员如遇委托人撤销或更改委托时,须填写“撤销和更改申报记录单”一式三联,并加盖时间戳记。
第一二九条 证券商交易员参加唱报竞价,以手势表示买进或卖出的数量,掌心向内为买进,掌心向外为卖出,在打出手势的同时,口头高声喊出买卖的价格。
第一三○条 证券商交易员喊价,必须高声申报数次,使众所周知,买卖价格一经喊出,除另一新喊价成立外,不得撤销,但因委托人撤销或变更委托不在此限。
第一三一条 买卖双方在对一笔交易的竞价过程中,买方后手喊价不得低于前手喊价,卖方后手喊价不得高于前手喊价。
第一三二条 证券商交易员在喊价时,除开盘首次喊价必须报明每一计价单位的买(卖)价格的全数外,其余喊价可只喊出其角位数;但如遇升(降)至元位时,仍须报明其买(卖)价格的全数。
第一三三条 买方与卖方唱报的价格成交后,由卖方填制“场内成交单”一式三联,与买方一并在指定栏目内签盖印章后,将第三联交中介经纪人鉴章和加盖时间戳记,第一、二联则由买、卖方分别收存。
第一三四条 买卖双方成交后,应即刻通知场外营业柜台转告委托人。
第一三五条 买卖双方申报的数量未全部成交时,其成交价对未成交部分仍有效,直至另一新喊价成立为止。
第一三六条 中介经纪人须及时将成交信息输入电脑,通知“成交价格显示牌”和本所清算部等备存。
第一三七条 每日交易收市后,中介经纪人须将“场内成交单”汇总造册,交本所交易部保存。
计算机终端申报竞价交易
第一三八条 证券商本部营业机构或分支营业机构将买卖指令输入计算机终端,通知其交易员申报竞价。
第一三九条 证券商输入买卖指令时,须依序输入委托书(或自营买卖书)编号、委托种类、证券代号、买或卖、买卖单价、买卖数量,不得跳号跳栏。
第一四○条 证券商交易员在交易席位的终端上接到证券商输送的信息后,将信息贮存和编号后,一并输送至本所计算机主机。
第一四一条 本所计算机主机接受买卖申报后,按证券品种排列申报买卖的价格和数量,以供查询。
第一四二条 证券商查询买卖申报情况,可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
第一四三条 证券商撤销和变更买卖申报,经由其交易员通过交易席位上的终端机进行;变更买卖申报时,原买卖申报自动撤销。
第一四四条 在本所计算机主机接受买卖申报并成交后,由交易席位上的终端机发出成交信号,有关各方须立即至中介经纪人处在“场内成交单”上签盖印章,并取回回执联。
第一四五条 部分成交后的余量,仍存于本所计算机主机,继续参加竞价交易。
专柜书面竞价交易
第一四六条 证券商交易员在接到买卖证券的通知后,应依序编号填列“证券买卖记录单”一式三联,将第一联交中介经纪人收执。
第一四七条 中介经纪人接到申报,应依序登记在“证券买卖申报记录表”上,经与“证券买卖记录单”核对相符后,由证券商交易员签盖印章。如两者不符时,以后者为准。
第一四八条 中介经纪人接到申报后即撮合成交,成交后,中介经纪人应将成交数量从“证券买卖申报记录表”和“证券买卖记录单”上减除,填制“场内成交单”,并输入电脑,同时通知证券商交易员。
第一四九条 证券商交易员接到成交通知后,应即至指定地点在“场内成交单”有关栏目内签章,履行成交手续。
第一五○条 “证券买卖记录单”所载数量未能全部成交时,其余数仍存于“证券买卖记录单”。
第一五一条 已申报而未成交的委托有变更或撤销时,交易员应即填列“变更或撤销通知单”一式三联,并将第一联交中介经纪人收执。
第一五二条 中介经纪人接到证券商交易员交来的“变更或撤销通知单”后,应对“证券买卖申报记录表”作相应变更或撤销,并由其签章。
第一五三条 中介经纪人发现“场内成交单”有漏签印章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交易员补签。

第八章 拍卖和标购

拍卖和标购手续
第一五四条 证券商接受委托人委托拍卖(标购),以及以自有证券或资金在本所交易市场拍卖(标购),须填写“拍卖(标购)申请书”,最迟在预定的拍卖(标购)日的四天前送交本所。
第一五五条 本所对拍卖(标购)申请同意后,于实施的前二日将拍卖(标购)条件以及拍定(标定)依据予以公告。
第一五六条 拍卖(标购)在本所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第一五七条 拍卖(标购)底价由申请拍卖(标购)的证券商以密封方式交本所中介经纪人。
第一五八条 拍卖(标购)和应买(卖)以及成交后的一应手续,比照本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五九条 拍卖时的拍定依据为:参加应买的证券商所报买价在拍卖底价以上者,以买价最高者为拍定人。
第一六○条 应买证券商所报买价在拍卖底价以下,均为无效。
第一六一条 拍定人有二人以上,而所申报应买的数量超过拍卖数量时,按各拍定人申报应买数量的比例拍定。
第一六二条 对拍定人所报数量未达到公布拍卖数量,其处理办法由中介经纪人与申请拍卖的证券商事先确定,并在拍卖开始时当众宣布。
标 定
第一六三条 标购时的标定依据为:参加应卖的证券商所报卖价在标购底价以下者,以卖价最低者为标定人。
第一六四条 应卖证券商所报卖价在标购底价以上,均为无效。
第一六五条 标定人有二人以上,而所申报应卖的数量超过标购数量时,按各标定人申报应卖数量的比例标定。
第一六六条 对标定人所报数量未达公布标购数量,其处理办法由中介经纪人与申请标购的证券商事先确定,并在标购开始时当众宣布。

第九章 行情告示与统计

行情告示方法
第一六七条 本所交易市场遵循市场公开的原则,对证券商申报竞价、成交及行情统计分析情况予以公开告示。
第一六八条 在本所交易市场内,证券商买卖申报价格由计算机终端或中介经纪人通过“申报价格告示牌”告示。告示数据取最高申报买价和最低申报卖价。
第一六九条 本所交易市场成交后,成交情况随时由中介经纪人通过“成交价格告示牌”告示。
第一七○条 本所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告示,分为证券名称、昨日收盘价和当日开盘价、最新成交价、最高成交价、最低成交价、当日累计成交量(额)等指标。
第一七一条 本所交易市场申报价格和成交情况告示,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至证券商营业柜台,证券商在接受告示内容后,须即在营业柜台处向投资者公布。
第一七二条 本所交易市场每日成交的证券名称及价格、数量、买卖各方证券商的代号等,由本所记载于“买卖日报表”,在闭市后于交易市场公布。
第一七三条 本所交易市场每日成交的证券名称和价格数量,以及本规则第一七六条至第一八八条所列相关的统计分析指标,由本所在闭市后编制“证券行情单”,每日向社会公众公开报道。仅有申报价格而无成交者,以买方最高或卖方最低申报价格记载于“证券行情单”。
第一七四条 本所可根据需要,调整行情告示的方法和内容。
统 计
第一七五条 本所交易市场统计分日报、月报、年报三种汇总统计制度,统一按本规则第一七六条至第一八八条所列指标进行统计。
第一七六条 成交量为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本所交易市场成交的某种证券的数量,采用单向计算法,分为股票成交股数和债券成交面额数。
第一七七条 成交额:为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本所交易市场成交的某种证券的金额,其计算方法和分类指标同前条规定。
第一七八条 市价总额:为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本所交易市场上市的证券,按市价计算的总金额,计算方法为:
市价总额=P1S1+P2S2+……+PnSn
P=证券成交价格
S=证券发行数量
1,2……n=成交证券种类数
分别计算出股票市价总额和债券市价总额。
第一七九条 最高价:为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证券在本所交易市场成交的最高价格。
第一八○条 最低价:为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证券在本所交易市场成交的最低价格。
第一八一条 与上日价格差:为某种证券当日收盘价与上日收盘价相比后的增减数,正号表示价格较上日上涨,负号表示价格较上日下跌。
第一八二条 平均股价:为在本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在某一时刻的股价算术平均值。其计算方法如下:

∑Pi
i=1
平均股价=----


P:组成平均股价的各种股票的价格,以该股票的当日收盘价为准。
N:组成平均股价的股票种类。
计算平均股价时,如遇公司扩股、股票分割等情况,作相应的修正。
第一八三条 本所可视需要编制“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
第一八四条 市盈率:为在本所上市的股票每股当日成交价的加权平均数与平均每股税后年利润额(上年)之比。
第一八五条 债券收益率:为债券投资者将买入债券保存到免付期所能得到的实际年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债券期值-投资者买入价格
债券(到期)年收益率=--------------×100%
投资者买入价格×待偿期(年)
第一八六条 上市证券数:为在本所交易市场上市的证券的种类数,分别股票、债券进行统计,并注明新上市证券和终止上市证券数。
第一八七条 上市证券总额:为在本所交易市场上市的证券按面值计算的总金额,分别股票、债券进行统计。
第一八八条 投资者构成:为一定时间内,投资者通过本所交易市场投资购买证券的情况,分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交易机构、海外投资者四种,每种设若干分类,并分别计算出投资股票和债券的数量。
第一八九条 证券商须根据本所的要求,按月向本所报送“交易情况统计表”。

第十章 清 算 交 割

清算交割时间和人员
第一九○条 本所办理清算交割的时间为开市日的下午二时三十分至三时三十分。
第一九一条 本所在遇故时,可临时变更清算交割时间,并提前通告;如有不可抗拒之事故发生,致使无法办理清算交割事务,由本所先行停止清算交割事务,另拟处理办法报请证券主管机关核准后实施。
第一九二条 证券商须配备若干专职清算交割人员,并经本所登记注册后方可执行职务。
第一九三条 证券商清算人员,须依每日清算交割时间,准时到达本所办理清算交割事务,如因故不能执行职务,须由证券商事先向本所清算部报备,并指定有关人员代理执行。
第一九四条 证券商在本所交易市场成交后的清算交割,必须通过本所清算部办理,不得委托他人;设有分支营业机构者,统一由公司本部集中办理清算交割。
第一九五条 证券商交割人员须严格遵守本所清算交割业务的规定,对肆意违反者,本所可要求证券商处分或更换。
清 算
第一九六条 本所以每一开市日为一个清算期。
第一九七条 各证券商须统一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业务部(以下简称业务部)开设帐户,并保持足够的余额,保证即日清算交割划价拨价款之需。
第一九八条 本所清算交割业务,统一按“净额交收”的原则办理。
第一九九条 按“净额交收”的原则,每一证券商在一个清算期中,对价款的清算,只计其应收应付价款相抵后的净额;对证券的清算,只计其应收应付证券数(指某一种证券)相抵后的净额。
第二○○条 本所清算部的责任为,在闭市时,依据当日“场内成交单”所记载各证券商买卖各种证券的数量、价格,计算出各证券商应收应付价款相抵后的净额及各种证券应收应付数量相抵后的净额,编制当日“清算交割汇总表”和各证券商的“清算交割表”,分送各证券商清算交
割人员。
第二○一条 各证券商清算交割人员接到“清算交割表”核对无误后,须编制出本公司当日的“交割清单”,在约定的交割期和本所的清算交割时间办理交割手续。
交 割
第二○二条 各证券商须按“交割清单”中所载事项足额办理交割。
第二○三条 办理价款交割时,依下列规定完成交割手续。
一、应付价款者,将交割款项如数开具划帐凭证至本所在业务部的帐户,由本所清算部送达业务部划帐:
二、应收价款者,由本所清算部如数开具划帐凭证,送交业务部办理划拨手续。
第二○四条 办理证券交割时,依下列规定完成交割手续。
一、应付证券者,将应付证券如数送至本所清算部;
二、应收证券者,持本所开具的“证券交割提领单”,自行向应付证券者提领证券。
第二○五条 对前条交割规定,收、付双方另有约定者不在此限。
第二○六条 本所得建立证券集中保管制度,办法另定。在集中保管制度实行时,证券的交割由本所通过库存证券帐目划转完成。
第二○七条 在集中保管制度实行时,如有证券商不参加集中保管造成不能通过库存帐目划转完成交割时,该证券商须承担送交或提领证券的全部事务。
交割争议处理
第二○八条 买方证券商在交割时,如遇下列情形可拒绝提领卖方证券商交付的证券。
一、有伪造嫌疑;
二、污损不全或印章模糊不能辨认;
三、种类不符或不合交易单位;
四、记名证券缺转让背书或过户申请书,以及缺出让人印章或印章不符;
五、其他疑义。
第二○九条 如卖方证券商认为拒绝提领的理由不妥时,可提请本所清算部和有权单位裁定,交割双方对裁定结论不得提出异议。
第二一○条 卖方证券商在对方拒绝提领的理由成立时,应负责按交割双方约定的办法,以同种证券补正交付买方证券商并承担一切损失。
第二一一条 买方证券商在拒绝提领的理由不成立时,须承担由此造成卖方证券商的一切损失。
清算交割准备金
第二一二条 证券商应于参加本所交易市场交易前,按下列金额一次向本所缴存清算交割准备金。
一、专营经纪或自营业务的证券商:人民币十万元;
二、兼营经纪和自营业务的证券商:人民币二十万元。
第二一三条 清算交割准备金由本所统一掌握运用,当证券商不履行交割义务时,由本所动用清算交割准备金先为支付,以维持交割的连续性。
第二一四条 本所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证券商缴存清算交割准备金的数额。
第二一五条 证券商对缴存的清算交割准备金,除经法院强制执行外,不得提出动用要求。在法院强制执行后,证券商应按本所通知的期限及时补缴。
第二一六条 证券商不如期缴存或补缴清算交割准备金,本所可暂停其参加本所交易市场交易。
第二一七条 证券商如退出本所或转让会员席位,须了结在本所交易市场的交易并结清一切帐目后,本所方发还其清算交割准备金。
清算交割违约处理
第二一八条 证券商不得因委托人违约而不履行办理清算交割的责任。
第二一九条 证券商有下列行为时,视为违约。
一、不依规定时间办理清算交割,在本所清算部通知后未在当日补办;
二、交割的价款和证券有错误,在本所清算部通知后未在当日补齐更正;
三、其它违约行为。
第二二○条 证券商清算交割违约,本所动用清算交割准备金先为支付,由此发生的价款差额、费用及一切损失,均由违约者承担。
第二二一条 应由违约证券商负担的款项,本所以其清算交割准备金及其它债权抵销,抵销后仍尚不足时,可向违约证券商追缴。
第二二二条 违约证券商在其违约案件未了结前,不得接受客户委托进入本所交易市场交易。

第十一章 费 用

证券上市费用
第二二三条 在本所上市的证券,其发行者须向本所交纳上市费。
第二二四条 上市费分上市初费和上市月费。上市初费由发行者最迟在其证券上市的三天前交纳;上市月费自上市日的第二个月起至终止上市的当月止,于每月五日前交纳,也可按季度或年预交。
第二二五条 上市初费的标准按发行面额总额的千分之零点三交纳,起点为三千元,最高不超过一万元。
第二二六条 上市月费的标准,债券和在交易市场第一部上市的股票,按发行面额总额的千分之零点零一交纳,起点为一百元,最高不超过五百元。在交易市场第二部上市的股票,其交纳月费的标准提高百分之十。
第二二七条 暂停上市的证券恢复上市,不再交纳上市初费。
第二二八条 被本所终止上市的证券,其发行者已交纳的上市费不予退还。
第二二九条 对逾期交纳上市费的,本所按逾期天数处以应交金额每日千分之三的滞纳金,起点为一元。
委托买卖佣金
第二三○条 委托人委托买卖成交后,应在向证券商办理交割时,按实际成交的金额数向证券商交纳委托买卖佣金,起点为五元。
第二三一条 委托买卖债券佣金的交纳标准为:
一、成交金额在五千元(含五千元)以内的,按千分之三点二交纳;
二、成交金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含一万元)的,按千分之三交纳;
三、成交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按千分之二点八交纳。
第二三二条 委托人在上海市以外的地区委托证券商买卖债券成交后,交纳佣金的标准一律提高至千分之四。
第二三三条 委托买卖股票的佣金标准为千分之五,委托人在上海市以外的地区委托证券商买卖股票成交后,交纳佣金的标准可提高至千分之六。
第二三四条 证券商不得任意或变相提高或降低收取佣金的标准。受托买卖未成交时不得收取佣金。
第二三五条 证券商如遇委托人不交纳佣金,有权从其资金专户或交保的资金中扣除。
第二三六条 证券商应按月编制对帐单一式二份,一份送交委托人,一份收存。

场内交易费
第二三七条 证券商加入本所和参加交易市场交易,须向本所交纳交易费,交易费分为年费和经手费。
第二三八条 自加入本所的当年起,兼营经纪和自营业务的证券商以及专营自营业务的证券商,每年向本所交纳交易年费五万元,专营经纪业务的证券商每年向本所交纳交易年费一万元。
第二三九条 证券商加入本所当年的年费,须在接到批准加入通知后的一周内一次向本所交清;七月一日以前加入的,交纳全年的年费,七月一日以后加入的,交纳半年的年费。
第二四○条 证券商从加入本所的第二年起,最迟须在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将全年的年费一次划入本所帐户。
第二四一条 证券商在本所交易市场成交后,须按实际成交的金额(以市价计算,下同)向本所交纳交易经手费,起点为三元。
第二四二条 证券商受托买卖和自营买卖成交后,成交各方均按成交金额的千分之零点三向本所交纳交易经手费。
第二四三条 证券商交纳经手费每月与本所结算一次,由本所财务部门根据“场内成交单”所载各证券商的成交金额,通知证券商在接到通知后的三天内,将款项如数划入本所帐户。
第二四四条 证券商须按规定的日期和金额向本所交纳交易费,对逾期不交或欠交,本所按应交金额每日千分之零点三的比例计收滞纳金,对拒不交纳交易费的,本所可暂停其参加交易市场交易,直到交清为止。
第二四五条 本所可根据需要,修订和调整向证券商收取交易费的项目和标准。
场内设施使用费
第二四六条 证券商使用本所场内设施,须向本所交纳设施使用费。
第二四七条 证券商使用本所提供的交易人员办公用房,凡超过十二平方米(使用面积)的部分,须按每月九十元/平方米的标准向本所交纳房屋设施使用费。
第二四八条 证券商使用本所统一提供的电话、传真、电传等电讯设施,其初装费由本所负担,日常使用费按本所向邮电部门交费的标准,向本所交纳电讯设施使用费。
第二四九条 证券商经本所批准在场内自行安装的设施,其一切费用自理。
第二五○条 证券商交纳设施使用费每月与本所结算一次,应根据本所财务部门的通知,在规定的日期内将款项如数划入本所帐户。
第二五一条 对逾期不交或欠交设施使用费的,本所按有关部门处罚的标准向违规者计收滞纳金。

第十二章 仲 裁
第二五二条 证券商对相互间发生的纠纷,在自行协商无效时,可提请本所仲裁,并承认本所的仲裁为终局裁决。
第二五三条 证券商在与委托人订立委托书时,应约定发生纠纷在自行协商无效时,由本所仲裁,并承认本所仲裁为终局裁决;对未有仲裁约定的纠纷,本所不受理仲裁。
第二五四条 上市证券的发行者在办理上市手续时,本所与其约定在发生纠纷、自行协商无效时,报请证券主管机关仲裁。
第二五五条 提请本所仲裁的当事者,应向本所提出书面仲裁申请,本所在对纠纷进行审理后作出书面裁决。

第十三章 违 规 处 罚
第二五六条 证券商违反本规则条款,除本规则已订立处罚条款外,由本所按《上海证券交易所章程》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五七条 上市证券的发行者和委托买卖证券的委托人违反本规则条款,除本规则已订立条款外,由本所提请证券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进行处罚。
第二五八条 本所场务执行人员违反本规则条款,由本所根据《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人员守则》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五九条 凡对本所处罚不服的当事者,可提请证券主管机关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二六○条 本规则如有未尽事宜,除按有关规定执行外,本所将修订补充。
第二六一条 本规则经本所理事会讨论通过,报证券主管机关核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第二六二条 本规则解释权属本所理事会。



1990年11月26日